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營造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技成果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社會氛圍,推動全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生態環境部舉辦了2023年“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活動。
來自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態講解員何金龍是一名生態環境修復專業的學生,他將為大家講解湖南湘江新區如何運用改革思維,將礦坑生態修復與文旅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書寫用“歡樂”填滿百米廢舊礦坑的世界奇跡。
2018年4月,在岳陽華龍碼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繼續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總書記的指示,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吹進了三湘大地,拉開了湖南省全面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序幕。
修復礦坑,不能治標不治本,湖南湘江新區堅持大手筆投入,以鐵腕的決心,積極邁向“退二進三”的綠色之路。2008年以來,湖南湘江新區,投入資金50億元,關停31家水泥廠化工廠,10家非煤礦山企業。全面完成老工業區提質改造,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區域環境安全和長沙市飲用水安全的污染源。“退二進三”后,每年減少向湘江排放廢水12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8875噸,氮氧化物696噸,粉塵2005噸,減少傾倒危險廢物35噸。
湖南湘江新區通過大膽設想和科學論證,決定摒棄常見的填埋處理方式,以生態修復為切入點,綜合運用建筑、景觀等獨到處理手法,利用科學與藝術的綜合手段,達到工業廢棄地環境更新,生態修復、文化重建,轉型發展的目的。
依托生態環境治理和礦坑生態修復,昔日的老工業基地已悄然蛻變,煥發出勃然生機。2020年7月,總投資120億元,占地面積1.6平方公里,建筑總面積50萬平方米的湘江歡樂城正式開園。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