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與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意識,2025年,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衛士下三湘主題實踐活動暨“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活動共征集到作品2400余篇,作者們結合自身環保實踐及身邊事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刻感悟,情感真切,富有深度,現對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
高中組
老槐樹下的約定
文/馮玉珊(永州市江永縣第一中學) 指導老師:周啟群
老槐樹最后一片枯葉墜落時,嘆息聲仿佛傳遍村莊每個角落。記憶里,每個開花時節,大人都會聚在樹下納涼,而我們這群孩子在比賽誰能接住最多的槐花。如今,三百歲的樹皮皸裂如老人干枯的手掌,光禿禿的枝丫刺向灰蒙蒙的天空,像是在質問什么。我跪在樹根處,小心翼翼地捧起一顆干癟的槐樹籽,仿佛捧著整個村莊的記憶——這是老朋友留給我的最后禮物。
飯桌上,奶奶講起工廠的事:“政府不讓排放污水,他們就在夜里偷偷排放,河水都發黑了。上周,李爺爺的牛喝了河里的水,現在快不行了……”聽著奶奶的述說,我低頭扒著飯,心里很不是滋味。飯后,我和小伙伴們捧著那粒剛撿來的槐樹籽,去找當村支書的舅舅。舅舅聽我說起排污一事,臉突然沉下來:“你一個小孩子懂什么?你以為關廠只是少個污染源?那是斷了全村經濟的命脈。”我緊握拳頭,心里暗下決心:既然跟他說不清楚,就用實際行動去改變。
我來到槐樹底下,默默許下愿望:我一定可以保護你。第二天天還沒亮,我悄悄地把老師送給我的相機帶到了工廠附近,拍下了工廠泛著熒光綠的排水口;在河邊,我拍下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魚;在田埂上,我拍下了發臭的淤泥。最讓我心碎的是老槐樹的照片,它枯死的枝丫,像在向上天祈禱。照片洗出來后,我寫了一封舉報信。寄信那天,我的手一直在顫抖。奶奶知道了,只是嘆了一口氣。拍攝證據的那些夜晚,我總做同一個噩夢:相機閃光燈驚動了守夜的大狼狗,它狂吠著追了我半里地。真實情況更可怕——有一次我躲在排污渠邊,看見戴著防毒面具的工人將整桶墨綠色工業廢料倒進水渠里。那晚,我在日記本上寫道:“槐樹,再堅持一下。”
舅舅的態度轉變始于一個暴雨夜。洪水卷著工廠的廢料沖進稻田,他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泛著金屬光澤的淤泥說:“侄女,你說得對。這地要是毀了,要錢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帶著全村聯名信去了縣政府。不久,省環保局的專家來了。檢測報告顯示,工廠排放的廢水中鎘含量和苯并芘濃度嚴重超標。這些毒素順著毛細根侵入槐樹的維管束,如同無形的劊子手般絞殺著古樹的生命。
又一個春天,我回到故鄉,準備在老槐樹旁種下我養的那棵槐樹苗。舅舅見了也前來幫忙,他不好意思地說:“侄女啊,以前是我疏忽了。”我明白舅舅的不易,沒說什么。我們把槐樹苗種好,圍上籬笆,插上牌子,寫著“生命之樹”。只要有空閑,我都會來給樹苗澆水。我抬頭望著老槐樹,心里很欣慰,老朋友,我說的話做到了。
幾年后,新栽的槐樹苗開出了第一串花。每當清風拂過花瓣,我總能聽見兩個聲音在對話——老槐樹沙沙地說著往事,小樹苗輕輕應答著承諾。上個月,縣里把這里列為“古樹記憶公園”。解說牌上寫著:“這棵二代槐樹延續的不僅是生命,更是一個關于敬畏的約定——當我們學會把每棵樹都當作會呼吸的歷史,‘無廢城市’才真正有了靈魂。”
現在,樹苗旁立著個特別的信箱,收集孩子們寫給自然的信。最讓我動容的是舅舅兒子寫的那封:“小槐樹,我爸爸說等他老了,要幫你澆水的變成我。我會每天來看你,給你講故事,就像爸爸照顧老槐樹那樣。我們拉鉤,一百年不許變。”
總策劃 :唐 宇
主編: 謝可軍 蔡宇華 舒麗娟 彭 勃
編輯 :楊 菲 陶 佳 劉文馨 李 巍 陳 鳳
美術編輯 :陳思思 陳秀平 章楊梓昕
校對 :傅衛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