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營造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技成果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社會氛圍,推動全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生態環境部舉辦了2023年“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活動。
晴空萬里代表空氣質量好,那天氣陰沉就表示有污染嗎,就是空氣質量差嗎?生態講解員楊茜在圭塘河岸邊給大家帶來一場關于空氣質量的科普講解。
空氣質量(Air quality)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
空氣質量指數,又叫AQI,是Air Quality Index的簡稱,用空氣質量指數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按照我國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參與評價的大氣污染物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六項。根據AQI的指數將空氣質量分成6個等級,就是我們在天氣預報中能看到的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同時還會用顏色標記出來。
空氣質量影響著地球上的每個人,不論是籠罩在城市上空的煙霧還是室內煙塵,空氣污染對人們的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
可通過以下四個常見問題,了解如何做好日常健康防護。
Q1:哪些人群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
空氣污染下,兩類人群面臨著更高的健康風險:首先是先天或后天體質易感的群體,如存在既有疾病或健康狀況,出現對空氣污染暴露的反應加重的情況。其次,空氣污染暴露水平更高的人群也更容易受到傷害。
以下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健康風險:存在既有疾病(例如心肺疾病)的人;兒童和孕婦;老年人;戶外工作者。
Q2: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期,人們應該呆在室內嗎?
呆在室內對避免空氣污染可能有一定的益處,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室內空氣質量。空氣污染物有可能從室外滲入室內,而室內本身還有許多潛在空氣污染來源,如烹飪、吸煙、二手煙和燒香等,同時室內通風類型、建筑特點等因素也參與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
Q3:在空氣污染期間,是否建議有健康風險的群體減少身體活動?
一般而言,即使某地空氣質量欠佳,也應提倡經常進行身體活動。在可能的情況下,人們應調整身體活動的時間和地點,來減少空氣污染暴露。正在服用藥物的患者應聽從醫生的建議。根據預防的原則,應向因健康或職業原因處于特定風險的人群告知身體活動或戶外工作的最佳時間和地點。在嚴重空氣污染時,應減少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或戶外工作。
Q4:空氣污染情況下,口罩應如何使用?
正確佩戴口罩可以過濾的PM2.5顆粒以及煙霧和灰塵。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