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湘鄉,位于湖南湘潭下屬的一個縣級市。家鄉屬于中部丘陵地帶,山美水美,有AAAA級景區東山書院,水府廟,東臺山。家鄉宗教信仰以佛道兩教為主,有千年古剎云門寺,其中有千手千眼觀音。自有觀音像后,湘鄉亦形成一種習俗,即“上朝南岳,下朝云門寺千手觀音”,直至今日云門寺逢年過節依舊充滿著祈求幸福的人們,也庇佑著每位在外漂泊的湘鄉游子。
開國領袖毛澤東走出鄉關,就是在湘鄉市東山書院接受新式教育的啟蒙,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該校的校訓上可以找到原文。我的父親是一名歷職十余年的生態環保人,曾獲湖南省第二屆最美基層生態環保鐵軍的稱號。紅色基因與我父親的影響成為了我選擇南理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與我的家鄉秉承著紅色血脈,昂首共步新階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謀劃發展,展望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開創新篇。
改革開放后,湘鄉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鑄造、皮革成就了湘鄉戶戶亦廠,村村冒煙的壯觀,在國內小有名氣,也為縣城經濟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卻留下了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在大環保戰略的背景下,我的家鄉湘鄉也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并且初見成效。
如今,家鄉的惠泰醫療埃普特醫療介入機械已具規模,中南大學副校長冶金環境學院院長柴立元院士研發的高端氧化鎂項目已落地量產,過去用于基建材料的白云石產品附加值可以提升百分之兩千,實驗室已成功提煉出單質鎂。
這些年,我們不斷見證著黨的偉大成就,也感受到了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離開養育我們的家鄉走入大學是走進了新的階段,青年的目光不再拘泥于高考,而是如何回報家鄉和祖國。
在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的今天,我的家鄉順應著雙碳背景下的生態保護發展,步伐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穩。使命光榮,任重道遠。向老師找答案,向書本找答案,向實驗尋結果,向世界先進技術尋借鑒。作為南理環生院的一員,我秉承父志,做生態環境人,謀生態文明事,擼起袖子加油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朝認定,不言放棄,這是我的選擇。與我的家鄉昂首共步新階段,展望環保話新篇,這更是我的責任。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大一學生 賀澤華 指導老師 陳鑫榮)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