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紐帶作用,7月3日,在湖南省2025年“綠色衛士”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路演評審會上,19個從全省征集而來的優質Ⅰ類項目展開激烈角逐,以創意方案為湖南生態建設注入全新活力。

自2020年以來,湖南“綠色衛士”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連續5年“小額資助”146個項目,為凝聚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提升湖南生態環境質量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五年來,專業生態環境志愿者隊伍持續壯大,環保設施開放單位與生態環境科普和教育基地數量顯著增加,省、市、縣三級志愿服務網絡日益完善。目前,全省已組建48支“綠色衛士”隊伍,500余名核心志愿者活躍在環保監督、生態守望、科普傳播、民間河長等崗位,帶動數萬名公眾投身生態環境保護行動。
據了解,此次申報項目分三類,共申報了94個。其中,19個Ⅰ類申報項目聚焦生態環保多元領域,涵蓋濕地垃圾清理、環境普法宣傳、生態環境科普和教育基地建設、濕地鳥類調查、環保志愿實踐及生態與核能科普等方面,全方位發力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以多元行動繪就綠色發展藍圖。

“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為百姓做了多少實事,為社會做了多大貢獻。”寧鄉市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李可立表示,借助此次項目申報,協會首次打造全省唯一的“河小青示范河湖”,并配套建設集生態教育、環境保護、自然研學于一體的科普基地,推動環保行動從理論向實踐深度轉化。同時,協會自建公益放流站,通過科學規劃放流物種、規范放流流程,有效提升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效率,為河湖生態修復提供了示范樣本。
此外,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山川、美麗城市和美麗鄉村五大主題,以故事化的方式傳播生態知識,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溆浦志愿者協會以“法護綠水青山”為核心,將專業法律知識與實際環保案例相結合,提升公眾環保法律意識。南華大學聚焦核能與核安全宣傳,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推動市民了解核電的基本原理、核輻射的危害及防范。

“每一個項目都是生態保護的希望之光。”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綠色衛士”品牌建設,以項目為紐帶匯聚更多社會力量,推動志愿服務與生態環境保護深度融合,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湖南畫卷。
作者:舒麗娟 劉詩怡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