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環保設施開放圈粉國際,科普月解鎖“環保密碼”
科普活動月熱度正盛,湖南省內多家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科普活動精彩紛呈——從面向校園學子的沉浸式研學活動,到跨區域的技術交流,再到國際間的經驗分享,一系列既務實又生動的活動,使環保科技變得直觀可感,凸顯了湖南在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態度。
校園研學:垃圾焚燒廠里的“變廢為寶”課

“原來垃圾焚燒發電能這么環保!”近日,湖南大學的學子們走進湘鄉現代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一場關于垃圾處理的“科技公開課”在此開講。作為中南地區首個縣級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這里藏著城市“余料”的循環密碼:日處理垃圾超500噸,日均發電量達24萬度,足以滿足約12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學生們先后探訪垃圾卸料大廳、中央控制室和焚燒車間,全程追蹤垃圾從焚燒、熱能轉化到發電的全流程。最令人驚喜的是煙氣處理系統:通過脫酸、脫硝等工藝,排放的污染物被降至極低水平,其危害性甚至小于一根香煙。“親眼看到垃圾從‘污染物’變成‘能源’,才懂環保技術的力量。”一位學生的感慨,道出了這場實踐課的意義。
行業交流:污水處理的“標桿經驗”受熱捧
湘潭中環污水有限公司(河東污水處理廠)近期成了環保領域的“熱門參觀點”,其精細化運營的秘訣被多方“取經”。

9月11日,湖南省城鎮污水處理質效提升工作培訓會在此設點,來自全省14個市州及湘江新區的160余名行業負責人、專家齊聚河東污水處理廠。作為廠網一體化改革的 “樣板”,這里自2023年起便持續保持進水BOD濃度100mg/L以上。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優化科普體系、擴大公眾開放,讓中環經驗更廣泛地賦能環保實踐。

9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城管局一行來公司考察,在中控室見證了實時監控系統與數據驅動的流程優化方案,還與企業圍繞“廠網一體化運營”展開深度研討,共享管網規劃與協同管理經驗。這場跨區域交流,為破解水環境治理難題搭建了協作橋梁,雙方更約定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推動智慧水務技術落地,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
國際點贊:中國環保技術“圈粉”朝鮮代表團

湖南環保技術的影響力,還延伸到了國際舞臺。近日,由中國商務部主辦的“朝鮮能源應用技術培訓班”一行23人,專程走進光大天易環保能源(湘潭)有限公司,只為借鑒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的“成功經驗”。

代表團深入中央控制室、垃圾吊控車間等核心區域,細致了解運營狀況、技術工藝及環保控制體系。當得知企業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全鏈條管控后,朝方代表團給予高度認可。朝鮮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能源科學技術局局長金英哲更是點贊:“湘潭能源的‘精細化、標準化、智能化’運營管理,為我們探索可持續垃圾處理模式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場交流不僅深化了中朝環境治理領域的互信,更展現了中國環保技術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將以開放姿態推進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環保智慧。
從校園科普到行業共建,從區域協作到國際交流,湖南環保設施的“開放日”早已超越“參觀”本身。在科普月的契機下,這些藏在城市里的“環保心臟”正主動“開門迎客”,既播撒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種子,也凝聚了技術創新的合力——這份綠色實踐,正在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持久動能。
作者:楊菲 彭勃
來源:湖南生態環境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