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弘揚生態文化,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提升公民生態環境意識,為建設美麗中國凝心聚力,生態環境部宣教司指導中國環境報社開展生態文化主題征文活動,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各方踴躍投稿,現選登部分作品,以饗讀者~
藍天懸掛著幾朵白云,翠綠的松樹挺拔高聳,長期經受雨水沖刷洗滌、層次分明的峭壁巍峨、尖厲,一個巨大的愛心形湖面平靜如鏡,一汪蔚藍色的湖水令人遐思。在湖岸邊,松樹林子里,我和妻子面對著這靜靜的美景,手捧熱氣騰騰的咖啡,舒心地品味著。
據說冬日時節,旁邊還會放一個火爐,爐子上架著滿是孔洞的鋼板圍欄,火熱透過孔洞向周圍輻射。腳底下鋪滿砂石,還稍有斜坡,給人極自然的感覺。離我們不遠,沿著一條并不寬敞的斜坡向下的砂石路,像我們這樣的場景望得見的就有七八處。
這是浙西北一處對咖啡客、自媒體達人以及本地居民具有相當吸引力的“打卡地”。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天目山脈的浙西北地區,盛行采石開礦,燒石灰、制水泥、碾沙子、軋石粉、外銷塊石,以此換錢。幾百上千石工聚在一起,開挖不止,炮聲響徹云霄、震撼山谷,也震動了村民家的廚房和客廳。
亂石滾、塵埃飛,道路顛簸,天空烏蒙,村民的房頂、陽臺和院子成了集污納垢的地方。“石頭經濟”同時催生了一洼洼深坑、一道道斜井、一個個峭壁、一座座窯洞,伴隨著礦坑、斜井、峭壁、窯洞一起增長的還有一排排辦公樓、職工宿舍、工具房等。在增收的同時也飽受污染之害、性命之危,村民們怨聲載道。
認識到這些問題,浙西北先后實施農村環境整治、“千萬工程”,尤其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余村提出后,浙西北人民加快綠色發展步伐,踐行科學理念,大小采石場、低效益的礦、窯被一一關閉。之后,有的被及時修復,有的修復缺資乏力,只得任其廢棄。
我們面前已經成為“湖”的地方,就是當年被廢棄的紅廟采石場,有十余畝的面積。據說,最深處從底層到最高處石崖頂端超過百米。廢棄的礦坑,長年累月,自然蓄水,形成了湖泊。很久沒人來關心它,周邊原來用木頭、鐵絲捆綁起來的安全護欄早已腐朽,臨崖邊坡多處風化開裂。
后來的好長時間,這里只有少數垂釣者光顧,缺少了人為破壞、牛羊踐踏,植被得以恢復,引來鳥獸云集。春夏季節,繁花盛開,鳥語花香。秋季,黑褐色的巖崖披掛著紅葉,翹立在藍天與碧水之間。尤其是冬天,白雪皚皚,一泓冰湖,山、崖、水、冰錯落有致,容易讓人聯想到那鄰近北極圈的國家冰島。后來,又有人發現,湖面形似一個大大的愛心,周邊環境竟然可以用優美來概括。先是少數人前來踏青、游玩,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后來有人在自媒體發布大量的照片、視頻,私底下將它命名為“小冰島”“中國的馬爾代夫”。再后來,游者蜂擁而至,成了網紅打卡地。這一下子,把紅廟村的干部弄急了:“那里多處存在安全隱患,出了事怎么辦?”情急之下,村里不得不拿出錢請人看管,維護秩序,建起鐵絲網,將其管控起來。它再次成為村里的包袱、村民的心病。
就在此時,縣里一個地方文獻研究團體來村里采風,了解到村里的難處,提出了礦坑治理“變堵為疏”,對待游客變“封殺”為“留住”的建議。村里一班人茅塞頓開。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制定開發利用方案、開展安全整治、招商引資,多個旅游項目很快成功落地。“礦坑”開始化繭成蝶,“包袱”又成為新“財源”。
新建封閉隔離護欄、游步道、停車場,立起秋千、涼亭等休憩設施,并辦起咖啡館等。原先的礦工大禮堂加固改建成篝火晚會會場。原來的辦公樓、倉庫、宿舍,外觀稍加改變,得到重新利用;那些具有時代特征的標語、口號被保存下來,激起一部分人的懷舊之情。游客多了,附近村民家庭配套開辦小飯店、點心店、小賣部,當起小老板。還有一部分村民進景區、穿上工作服、拿起了工資,家庭收入一下子出現了“租金、股金和薪金”。
和我們一樣觀賞美景、享受火熱、品味咖啡的還真不少。特別引起我好奇的是,在一張長方形的木條桌旁,圍坐著一群人,他們身旁依次擺放著幾把鋤頭,茶幾上疊放著多頂草帽,有的穿著高筒套鞋,有的穿著解放鞋,好幾個人的鞋跟上、褲管上明顯還沾著幾塊已經干燥了的黃泥巴。他們說說笑笑,每個人手上也都有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
“你們喝咖啡啊。”我走過去試探著詢問。
“是啊。我們經常來喝。今天輪到老談請客。”一位大嫂子搶先搭話。
一個壯實的男子接過話茬:“我們在這里整地,開春要種樹的。剛整完,要換地方了,喝杯咖啡再走。”
“我們是輪著請客喝咖啡的。”一位年紀稍輕的婦女好像生怕我會以為她是白喝的。
這是浙西北富裕起來的農民在歇息!他們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過程中,既保持普通農民本色,又愉快地享受著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
石頭經濟讓廢棄的礦坑、斜井、峭壁、窯洞散落在天目山區溝溝壑壑,如今,大部分被利用起來。余村“礦址公園”游人如織,劉家塘石灰窯垂釣餐飲一體紅紅火火,尚梅湯坑塢礦井口直連古道通寧國……浙西北安吉縣,人口僅五十幾萬,卻有咖啡館三百余家,其中利用被廢棄的礦坑、斜井、采石場、窯廠開辦的咖啡館就占了很大比例。
想象這場景,廢舊礦坑旁,休閑放松的各式人群,品味著咖啡,多浪漫!
(作者: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程維新)
查看生態文化主題征文活動啟事,點擊http://https://mp.weixin.qq.com/s/EpJCmnxaSqmoaBIms8cD4A?scene=25#wechat_redirect
轉自: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