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成年白鯨體長約3.5到5米,體重約0.4到1.5噸。幼鯨體長約1.5到1.6米,體重約80公斤。白鯨的頭部較小,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卻很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游動時通常比較緩慢。白鯨的食性隨地區與季節性獵物的數量而有不同,包括魚類(鮭魚、鱈魚、鯡魚等)、頭足類(魷魚、章魚等)、甲殼類(蝦、蟹)、海蟲,甚至大型浮游生物在內。白鯨具高度群居性,會形成個體間聯系極為緊密的群體,通常由同一性別與年齡層的白鯨所組成,另外也有規模較小的母子對白鯨族群。
白鯨能發出多種變化多端的聲音,包括旋轉的顫音、嘎嘎叫、似鐘聲、尖銳的啪啪聲(可能由拍擊顎部所產生)、與近似推動生銹門板的聲音。一位早期的鯨類學者Bill 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們:“高音的共鳴哨聲與尖叫,多變的滴答聲與咯咯聲,讓人聯想到一隊交響樂隊,有時又有如貓叫或小鳥的啁啾聲。”
白鯨是相當好奇的動物,常會浮窺與鯨尾擊浪,但似乎從不躍身擊浪。充滿霧氣的噴氣低矮而不明顯。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