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寧鄉市河小青行動中心響起清脆的童聲,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實踐活動在這里開展。
在這場“美麗中國 志愿有我 綠色衛士下三湘”——《打造生態科普基地 守護美麗示范河湖》項目之垃圾分類知識宣講活動中,寧鄉市環保志愿者協會公益講師帶領5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沉浸式地學習,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活動中,公益講師從身邊的故事說起,以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為切入點,通過堆積如山的垃圾山照片、河道污染、土壤退化等真實案例,引導孩子們深入思考。“如果這些垃圾得不到妥善處理,我們的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垃圾將會占領我們美麗的公園。”“小鳥們會把垃圾當成零食吃掉。”……面對提問,孩子們踴躍發言,積極參與討論。
“保護環境我可以做什么”的討論環節同樣精彩紛呈。孩子們紛紛舉手,提出“用舊衣服做環保袋”“把快遞箱改造成收納盒”等創意方案。
垃圾分類比拼游戲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將標有塑料瓶、廢電池、果皮等物品的“垃圾圖示卡片”,分別投入紅、灰、藍、綠四色垃圾桶。有的孩子踮著腳尖仔細辨認,有的相互討論分類標準,個個爭當垃圾分類的實踐者。
活動中,孩子們還在公益講師的帶領下,齊聲唱起改編版的《垃圾分類回家》。“在垃圾分類桶里挖呀挖呀挖,什么樣的垃圾回什么樣的家……”歡快的旋律中,垃圾分類的規則化作朗朗上口的兒歌,深深印在了孩子們心里。
作者:何娟
來源: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