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環境日 | 永州中心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體驗水生生物監測”環境日公眾開放活動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動員全社會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6月5日,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湖南科技學院生物系和化學系師生走進生態環境監測實驗室,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體驗水生生物監測”公眾開放活動。

趕赴斷面點位現場實操水生生物采樣
“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是永州市“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被譽為“水下哨兵”的浮游生物、底棲動物和著生藻類等水生生物,是水生態監測的重要指標,對科學監測和分析江河水生態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在永州市2023年水生態狀況調查點位港子口斷面,按要求穿戴乘船作業救生安全設備及進行點位確認后,湖南科技學院師生現場學習了有關水生態監測的相關理論知識,體驗了用彼得生采泥器采集底棲生物定量樣品,近距離觀測用浮游生物網采集定性樣品等采樣過程。“如果沒來現場,我真想不到國家這么重視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位生物系的學生感嘆道。


走進實驗室零距離感受監測“課堂”
帶著現場采樣的樣品,結合理論學習的成果,在永州中心技術人員的帶領下,湖南科技學院師生一行走進了永州中心的生態環境監測實驗室,零距離觀摩底棲動物、浮游生物及著生藻類樣品的樣品前處理、盲樣處理、顯微鏡檢、數據統計分析相關工作。“作為在校學生,我想知道我們學習的相關知識在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是怎樣應用的呢?”……面對同學們的提問,永州中心為學生們開展了一場“環保與監測課堂”,用學術話語講化學,用生活話語講監測,生動地為同學們介紹了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結合同學們的專業學科和職業發展,帶他們領略生物和化學如何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尋找環境變化的秩序與規律,探索未知的環境“世界”。同學們滿懷好奇、積極互動,現場氣氛熱鬧非凡。


手把手演示沉浸式體驗監測全過程
湖南科技學院師生還集體參觀了各類環境監測實驗室,沉浸式走進實驗室參觀藍天、碧水、凈土守護者的部分“作戰場所”。講解員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詳細地講解了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師生們切身感受到監測數據的來之不易。工作人員手把手地教導大家使用顯微鏡觀察地表水中的微生物,通過親身體驗來了解身邊的水質狀況。師生們認真觀察儀器設備的組成,思考其背后的原理知識,并積極提出自己在環境監測方面的疑問,并分享自己的參觀學習感受。“今天公眾開放活動,讓我切身感受了‘大學生第二課堂’,初次將平時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融合起來,并且讓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位同學發自肺腑地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水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最基礎的環境因子,是實現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今年以來,永州中心持續推進公眾開放活動標準化、規范化和常態化開展,按每月開放一次的要求精心設置預約參觀、開放路線、主題形式、安全保障等各個環節。接下來,永州中心將繼續開展“沉浸式體驗”系列開放活動,讓公眾近距離走進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聆聽監測數據背后的故事,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為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永州貢獻監測力量。
作者:謝培
來源: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編輯:陳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