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麗中國,志愿有我”,為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紐帶作用,自2020年以來,湖南“綠色衛士”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連續5年開展“小額資助”活動,為凝聚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提升湖南生態環境質量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助力美麗湖南建設,發揚志愿服務精神,新湖南客戶端推出《綠色衛士下三湘》專題報道,記錄志愿服務推動湖南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進展,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為強化松雅湖濕地生態監測,推動公眾參與濕地保護,近日,松雅湖濕地鳥類調查首場線下活動正式舉行。25名鳥類監測志愿者早早集結,在湖南大學高翔博士的專業指導下,開啟濕地鳥類調查工作。

現場,高翔結合實地場景,細致講解了濕地鳥類辨識要點、棲息地生態特征等專業知識,既保障了調查數據的準確性,也進一步提升了志愿者的生態保護認知。經觀察記錄,本次調查成功識別烏鶇、八哥、黑水雞、翠鳥、小??、鳳頭??、純色山鷦鶯、白腰文鳥等多個鳥種,為初步掌握松雅湖濕地生態對鳥類的承載能力提供了基礎數據。

作為長沙重要生態屏障與生物多樣性 “熱點區域”,松雅湖濕地生態價值顯著:不僅有間隔十年重現的東方白鸛、首次現身的白喉紅臀鵯,每年還會迎來小天鵝等候鳥停歇,是候鳥遷徙的關鍵中轉站,更是城市中稀缺的鳥類棲息秘境。松雅湖濕地不僅為鳥類提供了覓食、繁殖的理想環境,更是探索 “城市濕地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的關鍵樣本。
今年,長沙市政協民盟聯合界別委員工作室與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共同啟動 “松雅湖濕地鳥類棲息地調查與生態友好模式探索” 項目。該項目創新融合實地監測、遙感技術、AI 鳥類識別、無人機監測等科技手段,將系統調查濕地鳥類種類、分布規律及棲息地需求,同時聯動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探索 “保護與發展兼顧” 的生態友好模式,并通過自然教育活動吸引更多人參與濕地保護。
“這既是湖南省‘綠色衛士’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也是‘你好呀,大自然’科普志愿服務的重要實踐,更是我們用腳步丈量生態之美、以行動守護濕地生靈的擔當。” 長沙市政協委員、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周燦英表示,活動既邀請專業人士、政協委員參與,也廣泛吸納社會志愿者,后續將持續推出系列線下鳥類調查活動,方便關注濕地、熱愛自然的公眾靈活參與,凝聚多方力量共護松雅湖濕地生態。
欄目策劃:楊菲
項目執行:舒麗娟、彭勃、肖靜、楊楊、王璽瑾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