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綜合
2022-07-11 18:10:01
為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營造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技成果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社會氛圍,推動全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生態環境部舉辦了2022年“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活動。
講解文稿
來自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態講解員周濟 民為大家帶來科普講解,如何利用科技創新助力碳中和。
大家好,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周濟民,來自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首先請大家跟我一起做個深呼吸,吸氣,呼氣。大家知道我們呼出來的主要廢氣是什么嗎?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二氧化碳。
大家還記得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所提出的“雙碳”目標嗎?
我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當然,這些都不是說說而已。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張照片,大家是否想到今年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爭金奪銀為國爭光的身影。但是在這些大放異彩的運動員背后,我們生態環保人,在賽場下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最值得說的是,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在賽場上的應用,該技術極大降低了制冷過程中的碳排放,這是該技術首次在冬奧會上使用。
原來“令人頭疼”的二氧化碳還能制冰?
二氧化碳制冰系統,從壓縮、冷卻、節流和蒸發四個過程進行節能設計。而超臨界是氣液兩相的分界線消失的一種特殊狀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密度高于其他制冷劑,并且傳熱能力較好,這使其體積可以更小,系統的效率更高。經研究人員測算,國家速滑館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統每年可以節省約200萬度電量。
更快、更高、更強是奧運會一貫宗旨,也是科學家們一直所追求的目標,他們在技術上的一次次突破,也正是人類為了適應全球氣候變化而不懈努力的縮影。
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制冰,還有一系列的應用技術,從最簡單的二氧化碳滅火器、二氧化碳食品儲存技術,再利用二氧化碳發電等。真正實現了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我們用創新科技,向全世界證實了碳中和不是夢。
馬上我也該步入社會,將為環保事業盡以綿薄之力。到2030年,正值而立之年,我將一頭扎入環保領域。2060年,步入退休之際,為環保事業奮斗終生的我,看到我們已經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作為環保學子,也應欣慰至極。
[責編:肖靜]
[來源: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