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 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認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發起。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活動的意義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活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活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臺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地球日網絡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最主要的活動是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組織的紀念活動。每年中國紀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確定一個主題。
歷年世界地球日主題
1974年 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 人類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 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 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 環境與和平
1987年 環境與居住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1991年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一齊關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年 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年 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年 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 善待地球,保護環境
2004年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
2005年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2006年 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
2007年 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做起
2008年 善待地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009年 綠色世紀(Green Generation)
2010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2011年 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2012年 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找礦突破,保障科學發展
2013年 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 共建美麗中國
2014年 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
2015年 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2016年 節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
2017年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2018年 珍惜自然資源 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2019年 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
2020年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1年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2年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編輯: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