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是第52個世界環境日,長沙薈聚為號召更多人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特舉辦“'不落塑套'海洋生態保護”主題藝術展,將海洋垃圾回收,經過特殊處理,進行二次藝術創作,如此以來,危害海洋生物生命安全的“垃圾”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展品。通過對各種不同造型、材質的塑制品,比如,外賣塑料盒、塑料瓶、超市塑料袋、膠制品等進行重新塑形、構成、拼合、再造,對塑制材料的探索和適應,既表現出整個畫面的動感和豐富性、海洋動物在各類塑料垃圾環繞時的掙扎和無助,仿佛又展示出動態流動和五彩繽紛的的海底世界之美。

清澈的海水覆蓋著70%以上的地球表面,以至于人類生存的星球,在外太空看來都是一片藍色。然而,人類每年正在向海洋傾倒 800 萬噸垃圾,很多海域正在慘遭污染,淪為“藍色垃圾桶”。每年,超過100萬只海洋動物(哺乳類為主)被塑料制品殺死,他們或被纏繞,或被誤吞。
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已經在很多動物的排泄物中檢測到了塑料的成分,而人處于食物鏈最頂端的位置,毋庸置疑這些曾經被我們丟棄的東西最終也會回到我們體內。
每年,超過100萬只海洋動物 (哺乳類為主) 被塑料制品殺死,他們或被纏繞,或被誤吞。這些五顏六色的塑料制品,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硬有軟,包裹著這些海洋動物,如果人類再不行動,在未來,或許這些海洋動物只剩傳說。
長沙薈聚一直推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可持續性是指一種可以長久維持的過程或狀態。人類社會的持續性由生態可持續性、經濟可持續性和社會可持續性三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組成。本次藝術展旨在倡導拒絕使用塑料,減少塑料生產,避免這些五顏六色的塑料制品包裹海洋動物,對海洋造成危險,以此向大眾傳遞環保理念,呼吁更多人加入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列。


作者:汪敏
來源:長沙薈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