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培育和弘揚生態文化,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生態環境部、中國作協、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于8月30日共同舉辦2023年中國生態文學論壇。論壇上,長期關心支持生態文學發展的作家、學者發表了演講。現進行轉載,供大家學習交流~
在中國北方的森林和草原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

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在2023年中國生態文學論壇上演講。
幾乎所有的人都向往草原。
這種向往并非僅僅是因為草原地域上的遼闊,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外來者在這里驚訝地發現,世界上竟然存在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人類可以在不改變自然環境的前提下與周圍的環境和其他生命和諧共處。草原從來不只是一種生態系統或地理概念,而是游牧人沿襲千年的生活理念和偉大傳統——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原來的樣子,最低限度地向自然索取,順應自然,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草原的存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特別是當下,不僅僅土地,當海洋生態岌岌可危,此時草原的存在尤其重要,當這個世界的自然環境不斷地被改變和毀壞到無以復加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來看看草原,就知道我們的世界曾經的樣子。
草原可以成為一種生態的樣本。其實這種屬于草原生態理念,同樣也適用于整個人類。
多年以來,我創作的背景地就是中國北方的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森林地區,我關注北方民族的地域變遷、文化沿襲、生活方式及群體意識,創作主要以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北方民族生活風俗和自然環境為基礎,通過小說的形式重構北方民族的荒野文化(使鹿鄂溫克人的馴鹿文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鄂倫春的狩獵文化等),在作品中尋求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可能性。
童年出生在城市里的我身體病弱,為了讓我更強壯地成長,母親將我送往草原。我沒有上過幼兒園,草原就是我的幼兒園。在離開草原之后,我仍然生活在對那段日子的回憶之中,并通過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回憶使回憶本身愈臻完美。那是我人生最閃亮的日子,每天騎著一匹豹子花色的小馬,身后跟著兩頭白色獅子一樣的牧羊犬,在草原上呼嘯而過。在六歲之前我已經建立自己非常完善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那是我的最后的海洋,最后的古代,最后游牧生涯。
在草原上我曾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匹小馬,但是僅僅數日之后,馬群被狼襲擊后我就失去了它。盡管很快我又得到一匹小馬,我仍然在想念生命中的第一匹小馬。但我的外祖父在面對這件事時卻極為平靜而淡然,他告訴我,這匹小馬只是被天狗吃了,奉獻給長生天了。那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震撼,游牧人對生命和自然的謙卑而順應的態度。
在草原的傳統中,游牧人從來不直呼狼的名字,而是稱它們為騰格里諾亥——意為天狗。游牧人相信狼是長生天豢養的狗,它們生活在草原上,幫助游牧人清理那些因病死去的牲畜,以防瘟疫的發生。所以,為了表達感謝和對長生天的敬意,稱呼狼為天狗。
在北方的呼倫貝爾草原上,一個不為外界所知的隱秘的傳統仍然在草原上流傳。
在牧區深處,當春天到來游牧人開始接羔的時候,狼也在草原上的洞穴中產下小狼。同處一片草原的游牧人會將自己羊群中瘦弱的羊只放在狼洞外,作為禮物送給母狼。因為在哺育幼崽的時候狼外出捕食不易,這樣可以幫助它們捱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同樣,得到游牧人幫助的狼也會選擇去更遠的曠野里狩獵,而不會襲擊游牧人的畜群。
這是北方的游牧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的傳統,是一種符合草原生態系統的自然倫理,當然,這種傳統對于草原之外的人有些難以理解。
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傳統,在這片草原上保留得很好。無論是游牧人,還是選擇在游牧人的草場上建筑洞穴的狼,都在恪守傳統的同時,保持著草原上自然生態某種微妙的平衡。
這就是北方草原上游牧人對待狼的態度。千年以來,游牧人與狼群一直在共享這片草原,人類與狼只要能夠恪守互相尊重互不侵犯這沿襲千年的隱秘契約,確實能夠和平共處。
即使現在,在草原深處的水井邊,游牧人在飲完自己的牲畜之后,仍然會將水槽放滿,供給包括狼和黃羊在內的所有的野生動物飲用。
前幾天,我的一本新書在國家動物博物館首發,我為在場的嘉賓播放了一段視頻——在北方秋天的森林里,數只小鳥圍著一位使鹿鄂溫克老人上下翻飛,直接從老人的手中啄到食物。當時,一位動物學家坦言,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鳥兒可以與人類如此接近互動。我告訴他,在中國北方森林的使鹿鄂溫克人營地里,這只是日常。
目前,我已經在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莫爾格勒河邊生活了超過十年,每年也會數次進入大興安嶺林區的使鹿鄂溫克營地。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關于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森林的。我未曾出生在呼倫貝爾,但我現在可以生活在呼倫貝爾,這是我的榮耀。
我的作品擁有涵蓋孩子和成年人的廣泛讀者群,但我相信自己的書對孩子們更有意義。我希望每一個看過我的作品的孩子,當他放下書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從中國北方曠野吹來的風。我也確實想告訴他們,人類從來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而是與所有的生命共享自然。
(作者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
來源: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