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與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意識,2025年,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衛士下三湘主題實踐活動暨“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活動共征集到作品2400余篇,作者們結合自身環保實踐及身邊事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刻感悟,情感真切,富有深度,現對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
小學組
我的八腿朋友
文/羅天勤(邵陽市邵東市城區第五完全小學) 指導老師:劉媛
我有一個特別的八腿朋友,它是神秘而美麗的大自然對我的饋贈。你猜到它是誰了嗎?是的,它就是蜘蛛。在這個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而蜘蛛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很多人會不解,誰會喜歡那整天待在陰暗角落吐絲織網的“八腿怪”呢?其實,我一開始也是很抗拒我這八腿朋友的,但一次偶然的相遇,讓我重新認識了這種神奇的小生物,也讓我明白了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吃完晚飯后,我坐在窗邊的書桌前,準備好好復習,迎接接下來的期末考試。我認真做著習題,時而撓頭思索。可是,這一題也太難了,我思考了半天也沒個答案。放棄吧?不甘心;繼續做?沒頭緒。我站起身來,想放松一下自己繃緊的神經。不經意間,眼神向窗外瞟去。瞬間,一抹極細小的身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只在暴風雨中搖曳的蜘蛛,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與惡劣天氣抗爭。它渾身灰褐色,小小的一團,看不清眼嘴,倒能看清它那細小修長的八條腿。它緊緊吊在一根絲上,隨風“舞蹈”,感覺隨時會隨風而去,消失在風雨中。好幾次,我以為絲線要斷時,它都有驚無險地掛在上面。它不厭其煩地修補被風雨摧毀的家園,每一次失敗后都重新開始。這讓我想起老師說過的話:蜘蛛絲是自然界最堅韌的材料之一,比同等重量的鋼鐵還要強韌。這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驚嘆,也讓我思考,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命都在為生存而努力,它們構成了這個美麗而脆弱的生態系統。
過了一會兒,雨小了,風也小了。那只蜘蛛呢?它褪去了風雨中的狼狽,頑強地爬到了我窗戶邊的角落里,又開始吐絲結網,建造自己的避風港。然而,好景不長,它才織了小半張,風雨又漸漸大了起來。風刮得厲害,把它吹得東倒西歪,雨點斜打在蛛網上,把它剛織好的網打得七零八落。可每次,只要風雨稍有停歇,它就勞作起來,似乎不知疲憊。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大自然賦予每個生命的生存智慧嗎?
不知不覺中,夜色濃了。一陣倦意襲來,我也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躺到了床上。雙眼蒙眬間,我腦海里牽掛著:那只蜘蛛還好嗎?它能挺過今晚嗎?……那一晚,雨聲忽大忽小,竟下了一整夜。
早起去到窗邊一瞧,多不可思議呀——那只小蜘蛛正坐在網中間,好似向我宣告自己的勝利。而在這完好的蛛網旁,那破損的蛛絲似在告知我昨晚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瞬間。我愣住了,眼眶不禁熱乎起來:那樣大的風雨,那樣艱難的境地,那么多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可小蜘蛛卻仍頑強地同風雨抗爭,在風雨過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家!破損的舊網殘骸與新網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在訴說生命的堅韌。我突然明白,這就是生態文明最生動的詮釋——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個生命都在為生存而努力,維持著自然平衡。
自此,我便對蜘蛛有了新的認識,再也不敢討厭起它來。它仍舊待在我窗邊的那個小角落里,過著自己的悠閑日子。而我,會不時打開窗戶看看它,有時甚至要閑嘮上幾句。它似是我的朋友,教會我在經歷生活的風雨時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地奮斗,在挫折中成就自我,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同時,它也讓我懂得要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保護這些與我們共享地球的小生命們。
這就是我的特別的八腿朋友。現在,我給它取了一個親昵的專屬名字——小黑。每當我看到它時,就會想: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每個生命都是獨特而珍貴的。我們人類應該學會與它們和諧共處,共同維護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總策劃 :唐 宇
主編: 謝可軍 蔡宇華 舒麗娟 彭 勃
編輯 :楊 菲 陶 佳 劉文馨 李 巍 陳 鳳
美術編輯 :陳思思 陳秀平 章楊梓昕
校對 :傅衛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