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舉辦2024年“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活動的通知》要求,近期,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2024年“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選拔活動。
來自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態講解員張宏宇以《污水的重生之旅》為題,為大家詳細講解了污水的處理過程。
一鄉碧水,污處不再,大家好,我是來自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態講解員張宏宇。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業的血液、城市的命脈,更是構建宜業宜居和美鄉村的重要推手,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生活污水,那么污水都到哪去了呢,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走進“污水的重生之旅”。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瀏陽市灣里屋場,坐落在秀美的撈刀河畔,現有8個生產小組,129戶人家,425人就這樣安逸舒適地住在1.5平方公里地幸福灣里,過著室外桃園般地生活。
鄉村污水治理呈現出污水處理難、模式選擇難、運維管理難的痛點。
現如今引進污水處理系統,通過專門的管網將糞便污水、生活灰水分流收集,將污水、糞便、有機垃圾在未發酵變質時傳送入仿生系統加以保護,免遭外界環境的干擾。
有機廢棄物通過仿生系統的第一部分,它就像一個恒溫恒濕的保暖箱,為有機物提供安靜舒適的的分解環境進行生物發酵,在這里將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最終轉化為有機液態肥和沼氣。
沼氣通過凈化,進入儲氣柜儲存,再通過管道輸送到用戶,提供生活燃料。
液體進入儲肥池,通過凈化設備分離雜質、有機小分子轉化為有機液態肥,再分別用管道將肥水接到自動或半自動灌溉系統,灌溉田地林地,實現完全轉化,達到零排放。
現在我手中拿到的就是經過處理重生后的生活污水,水質清澈干凈,達到農用水灌溉水質標準,蛻變成富有肥效的液態有機肥。
這套系統不僅環保,還很智能,通過污水在線監控平臺,可以實現對全村污水處理的線上運維,數據定期同步到云端,分析準確率高達99.6%,一旦出現數據超標,平臺將自動開啟報警。
有了液態有機肥后,灣里屋場的村民們逐漸開始放棄使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使得灣里屋場的生態系統有了明顯好轉,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更是提高了生產效率。
每年共計可生產有機肥3752噸、生物天然氣20000立方米以上,節約用水18250噸,合計每年創造直接經濟價值達42萬元
好生態帶來好光景,蘆塘村適時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并于去年3月引進成立了蘆塘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打造“老種子農耕文化實踐基地”,大力發展農旅融合新產業。其中,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從全國各地收集了1000多種老種子,建成了“中華老種子博物館”并獲批了“長沙市研學基地”。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污水既是污染物,也是資源,持續推動污水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宜業宜居和美鄉村的重要舉措,守護三湘四水,我們在行動。
作者:張宏宇 舒麗娟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